端午節這天一早
隨興漫步在臺中市的舊城區一帶
這才知道原來這裡的老屋是如此精采
--
這天竟然奇蹟的睡滿了6個小時
實在太令人開心了
4點多醒,拉開窗簾
外頭天色已經開始亮了
決定下樓去散散步
老爸說也要一起去
往火車站的方向走
跨到後站
先去天外天
01
02
沒想到新的台中火車站站前有一隻巨型的豆娘雕塑
做得栩栩如生
若不說光看照片大概很多人以為是真的
03
04
05
06
07
按照地圖所標示的位置
很順利的就找到了天外天戲院
若不是之前拆除在即的消息露出
建築本身的獨特與價值被討論與轉載
光看現在殘破的樣子應該很難想像這裡過去是一座非常厲害的戲院
08
09
10
11
光從旁邊看看戲院的外牆真的不過癮
真想到樓上看看那傳說中的超大跨距的圓拱屋頂
12
13
14
逛完天外天
繼續在後站的街巷間遊逛
發現後站跟站完全是兩個世界
這裡相對的安靜得多
而且也有不少有趣的建築可以欣賞
15
16
17
看起來就很有氣質的一幢老房子
屋頂還是覆日式黑瓦的形式
18
然後逛到了後驛冊店
這麼早當然還沒開門
不過光從門外的玻璃窗往內看就能大概感受到這是一間還滿厲害的書店
19
下次有機會來臺中再來拜訪吧!
20
又發現一幢很氣派的老屋
資料上說這裡以前曾是「文青果組合會社」
專門做水果的買賣
日治時期後火車站這一帶有大批的香蕉在此交易
因此還有「香蕉市」的別稱
最近聽說這間老屋掛出了招租的布條
希望能找到適合的經營者
讓老屋重新發光
21
22
23
啊!
臺中後火車站已經沒有在使用了?
之前在書上看到這座小車站的照片和介紹時感覺很不錯
覺得應該來看看的說
24
25
走回到前站
這裡就是傳說中的東協廣場呀!
26
從這個角度回望舊的臺中火車站
覺得還滿震撼的
27
早上七點鐘回到飯店
跟其他團員們會合
繼續往青草街的方向逛
想說今天是端午節
市場裡會不會有擺一些關於端午節的東西
一行人走出旅店
先沿著中山路往自由路的方向走
28
首先來到第四信用合作社
這是繼宮原眼科之後
臺中另一個非常知名的老屋保存改造案例
而且都是同一個團隊打造出來的
29
樓上開窗的設計非常特別
斜向的切角構成有立體感的幾何方格立面
30
31
一樓玻璃窗的窗框全是金屬製的
看起來有一種堅固耐用、得以流傳久遠的實在感
32
33
然後走到自由路
聽說這裡是糕餅一條街
台中幾家知名的太陽餅老店這裡都看到
34
自由路與臺灣大道路口的轉角是彰化銀行
35
36
37
而緊接在彰化銀行旁邊又有另一間也很漂亮的紅磚建築
這才知道原來臺中老城區的老房子是如此精采
而且這一帶的感覺很清爽整齊
跟前一晚在火車站周圍看到的雜亂景象完全不一樣
38
在青草街一帶又發現一幢很漂亮的街屋
39
很喜歡它正立面最上方的泥塑
雖然看起來有一部份已經損毀
不過仍能想像原本的樣子應該是非常精緻美麗
40
結果我們把青草街逛了幾回
發現這一帶好像不太熱鬧
店家稀稀落落
也嗅不到絲毫端午節的年節氣味
這裡的店家都沒有在插菖蒲艾草的耶
41
走回到彰化銀行旁邊的這幢紅磚街屋
招牌上寫著「全安堂太陽餅」、「臺灣太陽餅博物館」
莫非又是一間太陽餅的老店
以前都只聽過太陽堂呢!
42
這房子實在太美了
尤其建築最中央的捲葉裝飾和圓拱形木窗
以及菊花圖案的鐵窗花
能被保留得如此完整
並且持續的被使用著真的很令人驚豔與感動
把舊城區的核心地帶繞了一小圈之後
我們在八點之前回到了新盛橋
在我們的早餐開始供應之前的小小空檔
順便看了一下最近才剛整治完成的綠川
43
哇塞!!!!
綠川也有自己的人孔蓋了耶~
設計得很不錯
喜歡它字體的設計
最近正好也看到台中另外三個地方的人孔蓋設計的新聞
找來了鄒駿昇、川貝母和陳姝里三位在地的插畫家合作
分別幫豐原、太平和水湳設計出專屬的人孔蓋
將會在十月底陸續出現
成為腳下最美的風景
相關的介紹可以點這裡:
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3369
44
之前曾聽說臺中在日治時期時因為市街規劃是以京都為範本
整齊的市容加上有柳樹綠蔭飄曳的河岸景觀
讓台中贏得了「小京都」的美稱
那時聽到時除了驚訝和不可置信之餘
剩下的就是無限的感嘆
這是真的嗎?
現在的台中一點也不京都啊!!
除了「綠川」和「柳川」等地名聽起來覺得浪漫而覺得好像曾經有這麼一回事之外
其他的一點跡象也看不出來
這次親臨現場
漫步在整治得新穎、容易親近但人工鋪面有點多的水岸
我不至於會甘心做一條水草
但我會想在清晨時分這裡坐一會
細細感受這裡現在及曾有的美麗
45
這就是我們第二晚住的旅店
因為臨近火車站以及擁有綠川和宮原眼科的絕佳窗景而選擇入住
46
旅店附的早餐就是樓下的盛橋刈包
盛橋刈包和隔壁川子麵線的「老食新開」也是讓許多人鼓掌叫好的知名案例
一開始還想說吃完刈包應該還要再來吃點什麼別的
47
48
然而當我們拿到住客專屬的特製刈包(一般遊客買不到)
拿到旅店Lobby旁的用餐區享用
配上免費取用的熱飲
瞬間覺得琳瑯滿目的Buffet早餐根本也沒那麼必要 XD
49
一份小小卻用心製作的刈包
就足以擄獲人心
不知為何,我覺得這刈包無敵好吃
可能是店面和包裝的設計
也可能是旅店用餐座位面對的美麗綠川風景
這一刻窗外飄著雨,但心情還是很美
然後就在享受手中的美食和眼前的美景時
我發現樓下有幾人個人拿著打掃的工具在清理街道
原本不以為意覺得就是一般的清潔人員
後來仔細看了他們身上的背心和他們的面孔
竟是外籍移工所組成團隊
看起來像是自發性的服務行動
組織的名稱我沒有記清楚
也不知道這其中的來龍去脈
但前一晚一直到這個早上在街頭的所見所聞
讓我又更認識了臺中這個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大量的移工佔滿了騎樓和通往車站的人行道和斑馬線
異國的臉孔、丟滿食物包裝袋、瓶罐和菸蒂的騎樓
外籍移工在台灣一直有著不太好的印象和對待
一個臺灣第二大城市的門面竟是如此凌亂不堪
應該是如此嗎? 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但或許也希望一切都在往更好的路上前進
50
吃完早餐
在Check out 之前
意外發現旅店的頂樓有個可以眺望整個綠川和宮原眼科的天台
相見恨晚啊!
不然前一晚就可以上來看看夜景了說
51
52
53
54
我跟老爸住的房間
是很省空間的頭靠頭房型設計
雖然窄窄的
但視野毫不打折
(重點是入住這天明明是連假第二天的禮拜天晚上竟然還是算平日假,超佛心耶)
55
56
10:00退房
開車去後站買老媽要買的一福堂
買完接著去團員指定位在第二市場裡的手工材料行逛逛
57
停好車在走路往第二市場的路上
看見一間招牌和房子都很老的佛具行
58
59
應該是第二次來到臺中第二市場
但卻是這次才發現市場是一個從中心往外放射出六個主要通道的結構
市場的正中央有一個六角樓
可以上去參觀,只是這天正好沒有開放
60
61
62
廁所門口牆面做的市場小吃中英日韓四國語言檢索指南
感覺是慶祝市場100週年而設置的
LOGO的設計也把市場六角造型的特色放進去了
63
市場裡展示的舊照片
覺得當時人出門的穿著絲毫不馬虎
市容也還算乾淨整齊
64
然後反而是現代多了好多鐵皮的加蓋
65
市場裡買的烤地瓜,好吃
66 67
懶得傷腦筋再找吃的和停車位
於是午餐就在市場裡解決
吃完還順便帶了市場裡很有名的老賴紅茶
68
巧的是吃完午餐走出市場正要離開
竟然在騎樓遇到住在雲林的表弟
三天端午節假期的臺中之旅到此也差不多要畫下句點
從臺灣大道轉上國道一號
有點捨不得就這麼結束
於是路上又安排一個收心的景點
是位在外埔區的忘憂谷
69
從國一轉國四到國三
再從大甲交流道接外埔
一路上都是結滿稻穗的金黃稻田
而且還發現了土地公枴
70
多虧有手機導航的幫忙
不然這麼小又這麼偏僻的山路怎麼可能會找得到?
只是很不巧又開始飄雨了
於是老爸和老媽決定在車上等我們就好
71
除了一望無際的美麗稻田景致之外
遠方山腳下的小土地公廟更是吸引我前去一探
72
73
土地公廟旁有住著幾戶人家
門上插著新鮮的艾草和榕樹枝
終究還是要到這樣的鄉下地方才比較能感受到傳統的過節氣氛
74
75
土地公廟的門前也插了艾草和榕樹枝
76
裡頭的土地公神像是石刻的
一旁還供奉著香位牌
77
因為天氣實在不理想
爸媽也還在車上等
所以除了土地公廟之外就沒多拍什麼照片
撐著雨傘在田間小路閒逛完之後
準備開車繞到稻田的另一頭離開
78
沒想到開著開著
迎面騎來一部機車
當騎士跟我們擦身而過時
我發現他機車後座載的竟然是土地公拐!!!!
也就是說這邊的農夫是在端午節這天立土地公枴的
我們馬上把車停在路邊
仔細追蹤騎士把土地公拐載到什麼地方
結果他在不遠處的稻田區停了下來
把後座的土地公枴立在田裡隨即就離開了
這好像是我第一次親眼目擊有人在立土地公枴
真是又興奮又驚喜
79
80
81
82
接下來我又在附近好幾個田區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就是有好多地方都會像這樣把鏟子立在田邊
本來還以為也是要給土地公當枴杖
後來在仔細研究之後發現
這鏟子旁邊就是入水口
想必這鏟子就是用來鏟土控制入水量用的
只是懶得把鏟子收起來吧?
83
沒想到這一趟到外埔忘憂谷
留在我腦海裡的竟然不是藍天白雲和廣闊的金黃稻浪
而是美麗的土地公廟和土地公枴
回宜蘭的路上一路大雨
回想這三天在臺中所看見的
安靜且鄰近稻田的清水眷村文化園區
不小心遇見的九重葛老屋和美麗的植槐堂
活化得非常徹底的審計新村
沉澱心靈的菩薩寺
大樓群裡的心靈綠洲蔦屋書店
豪華氣派的臺中國家歌劇院
小巧卻擁有絕佳位置、城市景觀和美味早餐的新盛橋行旅
散佈著美麗老屋、又有綠川和柳川重新打通任督二脈的舊城區
對臺中的美好印象又增加了不少
雖然老媽現在聽到臺中第一個想到的還是路上一堆圾垃的印象 XD
這陣子打開電視三不五時就看到現任市長的第一支競選廣告
看到美美的臺中市容
而到了影片的最後
背景音樂突然降到了最低
畫面帶到了湖心亭上方有一群白鴿飛過的畫面
這時下了最後一句旁白
「100年前,他們說這裡是小京都」
「現在,世界將稱呼我們 臺中」
雖然市長最後脫口而出的兩個字多少讓人覺得老套而忍不住想笑
但看到湖心亭成群白鴿飛翔的畫面時
覺得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典雅美好的年代
心裡還是會小小的震撼了一下
總之,後會有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