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於七夕的印象
一直都是花束、巧克力、浪漫的鵲橋和煙火
不過今年的七夕不太一樣
因為我又多認識了一個無關於情人的地方文化


在宜蘭縣冬山鄉八寶地區的石聖爺公廟
每年的七夕都會舉辦「掛貫」的活動
所謂的「掛貫」就是在小孩子的身上掛上貫有紅絲線的銅錢的儀式
早期醫學科技不發達
父母為了祈求孩子平安長大
都會到廟裡面請神明收孩子為「契子」
同時會求一個香火袋或銅錢給孩子佩戴當作護身符

通常在家中小孩滿月後就會帶小孩到廟裡「求貫」
爾後在每年的七夕回到廟裡「換貫」(換上新的絲線)
一直到孩子年滿十六歲時就要「退貫」
代表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必須獨立自主並且學會保護自己


近年來宜蘭縣政府為了保存這項深具意義的傳統文化
特別將每年七夕在石聖爺公廟舉辦的掛貫活動訂為「宜蘭兒童守護節」
讓更多人認識這個文化


在早期重男輕女觀念濃厚的時代
只有男孩子有掛貫
然而現在男女平等的觀念已經相當普遍
所以男生女生都可以到廟裡掛貫
七夕這一天一早就有好多爸爸媽媽和阿公阿嬤帶孩子到廟裡求貫


傳統的求貫、換貫、退貫都有特定的儀式與需要準備的祭品
像是麻油雞、紅龜粿和米糕等
不過現代人為求方便大多已用水果和餅乾代替


向廟方求來的貫必須在香爐上繞三圈才行


至於這「貫」本身也有一段演變史
最早的貫是用石頭公旁地上的石片磨打、鑿洞而成
後來改用錢幣替代(清朝和日治時期的硬幣都有人用)
而現在已經是由廟方鑄造專用的銅幣來使用
(大概是怕被判「毀損國幣」吧^^)


石聖爺公的專屬銅幣
看得出來這是剛換新絲線的貫


這就是供奉在廟後的石聖爺公(石頭公)


有爸媽的呵護又有神明的保佑真是幸福呢!!
記得小時候我也有一個貫
不過不是石聖爺公的
而是「玉皇大帝」的喔!!
每年的新年期間爸媽就會去天公廟拜拜順便換貫
後來長大後也是退貫了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也都有這樣的經歷吧!



(2009.8.27 AM7:20補充)
對了,還有記得小時候家裡都會在七夕這一天
在小孩的房間裡擺放菜碗祭拜「鳥母仔」(聽說也有人說「床母」)
也會製做米糕祭拜神明
米糕有甜的(有放桂圓)也有鹹的
小時候覺得超好吃的!!
現在已經好久沒吃到了~~~~



這真是個特別的七夕~

--
關於掛貫的詳細資料可以看底下這篇文章
八寶石爺掛貫(怡靚的部落格   蘭陽博物e-news)

除了冬山石聖爺公的掛貫活動以外
台南的「府城七夕16歲藝術節」也是地方年度一大盛事~


相關文章:
2008.8.10 夜.鵲橋.羅運動公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水蜻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