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車站08.jpg

 

 2017年9月1日

宜蘭縣境又多了一座無人招呼的「招呼站」

 

 

這是繼民國79年的石城和外澳、80年的中里

89年的新馬、92年的武塔、93年的頂埔之後

宜蘭縣的第7座招呼站

 

 

 

 

大溪車站01.jpg

01

 

我也是從網路的一則新聞轉貼才突然得知

不過原本以為會是更晚一點的十月

誰知一紙公文下來

就讓這一局提早結束

 

 

 

不過說也奇怪

明明大溪站2016年的日均進站旅次還有217人

遠高於龜山站的96人和四城站的127人

怎麼會比它們還早降為招呼站呢?

可見人次並非唯一的先後考量依據

也關係著往後的鐵路營運規劃或其他種種因素吧?

 

 

 

大溪車站02.jpg

 02

 

公告欄上的業務通知

宣告了這個「殘酷」的事實

 

而也因為這是大溪車站自1920年12月10日設站啟用後的最後一個售票日

所以現場也聚集了好幾特地位趕來買車票作紀念的民眾

 

 

 

 

 

大溪車站03.jpg

 03

 

不過如果大溪站賣的是一般車票

或許被注意的程度會更少

我也是看了報導的介紹才知道原來大溪車站是鐵道迷們蒐集「硬紙票」的「聖地」

硬紙票就是舊式的鐵路車票

由厚紙板印製而成

又稱為「名片式車票」

 

大溪車站因為尚未採用電腦連線售票

加上平日乘車的人數不多

所以還留有早期就已經印製好的硬紙車票

 

 

那麼台灣還有多少還在販售硬紙票的車站呢?

除了像「永保安康」、「追分成功」那樣因為特殊需求而有特別印製紀念車票的車站以外

聽說也所剩無幾了

 

 

 

 

大溪車站04.jpg

04

 

硬紙票就存放在這樣的木製票櫃裡

售票時一張一張抽出來軋印日期再賣出

老實說的確非常耗時費力

但卻也因此而迷人

 

最想買的「龜山」似乎老早就賣完沒再印製新票了

所以只好選另一個聽起來感覺也還不錯的「石城」

 

 

 

 

 

 

大溪車站05.jpg

05

 

 

 

 

 

 

 

 

 

 

大溪車站06.jpg

06

 

不過可惜的是大溪站的軋印日期的軋票機壞掉了

只能改用現代的日期章代替

印出來的票就是少了那麼一點歲月的痕跡和質感

 

 

 

 

 

 

 

大溪車站07.jpg

 07

 

仔細想想

上一次買硬紙車票

似乎是剛升上高一那一年

要搭藍皮普通車到學校的情景

而這一隔就是將近二十年

 

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可以買來回票

去程和回程的票是連在一起的

正反面反覆拗摺

撕開時紙張纖維沿著斷面慢慢分開的感覺還很鮮明

 

 

 如今

再次把硬紙票拿在手裡

厚厚重重的

是滿滿的舊時鐵道記憶

 

只是這樣的形式和記憶

卻與講求效率和環境友善的新時代成為難以抉擇的兩端

 (刷悠遊卡真的方便很多啊!)

 

 

走出車站

前方就是大海與龜山島

放寬心想

一切的有也都是從無開始

價值,是人賦與的

能留的,自然就會被留下

以後,一定也會有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紀念方式出現

時代就是一直在變

才會有所謂的值得保留的東西出現

 這個世界也才會如此繽紛多元

 

我們常常在回想過去的美好

這也是因為我們身在現代

如果現在跟以前一模一樣

是不是就沒什麼好紀念了呢?

 

 

以後到大溪車站就沒有售票人員售票了

而招呼的任務

或許就交給龜山島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水蜻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