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黃瓜01.jpg

 

 在連續幾個有午後雷雨的大熱天之後

蟬,響了

 

 

好久不曬稻和花生的水泥地

在初夏的大太陽裡

突然出現了好幾個排滿小黃瓜的大竹篩

因為菜園裡的小黃瓜正盛產

 

 

老爸說

這花了一個早上來清洗、對剖和去籽的小黃瓜

會愈曬愈小條

這些看似堆積如山的小黃瓜

到最後大約只能做出一小罐瓜仔脯吧?

 

豈有忙了大半天卻把一個東西的價值變少的道理!!

但實事就是如此

也因此現在很少看到人做這種事了

(若是大黃瓜還比較可能)

 

 

 

曬黃瓜02.jpg 曬黃瓜03.jpg

02 03

 

 

 

 

 

 

曬黃瓜04.jpg

04

 

 

在以前

農業改良和食品加工保存技術還不那麼發達的年代

要是自家的農作物生產過剩

又分送不完的話

一定會拿來曬成乾,或者加鹽或糖醃漬成鹹菜或蜜餞

好延長食物的賞味期限

蘿蔔乾(菜脯)、瓠仔乾、醬冬瓜、金針、柿餅.....

還有澎湖很有名的花菜乾和菜豆乾

都是因為這樣而產生的飲食文化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

又好久沒看到和嚐到的

是瓠仔乾

 

 記得小時候

阿嬤會把家裡吃不完的瓠仔切成小塊的薄片

平鋪在竹篩子上

或者直接就放在水泥地上曝曬

有時還會像削蘋果皮那樣

把瓠仔削成很長很長的條狀

本來還不知道為什麼要大費周章這麼做

(炫技?)

後來才知道原來曬成乾以後可以拿來當繩子綁成「鹹菜結」

 

 

在突如其來的夏日午後雷陣雨中

搶收滿地皺皺醜醜又不好吃的瓠仔乾

一直是兒時暑期的記憶之一

而那雨點打在滾燙的水泥地和瓠仔乾上所蒸散出來的氣味

最是讓人難忘

 

 

這些瓠仔乾、豆菜乾或者鹹菜結

在透過煮成湯的「還原」過程

便會散發出跟新鮮瓠仔和豆菜直接煮湯截然不同的風味

那或許是太陽曝曬的味道吧?

 

 

不過說實在的

食物還是吃新鮮的最好啊!

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普及

還有種種客觀條件的「現代化」、「便利化」

傳統市場還有生鮮超市裡隨時有充足多樣的生鮮的蔬果

當然不需要再吃瓠仔乾了

 

 

 

 

曬黃瓜05.jpg

05

 

 

 還有人在曬瓠仔乾嗎?

如果你手邊剛好有新鮮的瓠仔

或許可以拿一些試試

 回味那記憶中,屬於夏天的味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水蜻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